技术热点研究

  • 应用时空复合趋势面Kriging方法插值地表沉降

    黄丙湖;李欣芮;范芷睿;潘海燕;廖一兰;

    通过布设监测点可反映地表沉降变化趋势,确保施工和运营期间安全,但沉降监测点数量有限,且易受施工作业、天气等因素干扰导致数据缺失或污染,因此需对监测区域数据进行插值处理。针对采用传统地统计插值方法估计地铁地表沉降趋势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复合趋势面的Kriging插值方法。以乌鲁木齐地铁3号线2017年6月24日—9月3日共15期地铁地表沉降观测值为实验数据,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沉降监测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时空复合趋势面的Kriging插值方法的拟合精度更高,RMSE可降低约35%。

    2024年03期 v.22;No.17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可见光相机辅助的热红外相机几何定标

    林栋;杨保平;田鹏义;崔晓杰;祝若鑫;

    为提升热红外相机的几何定位精度,针对热红外相机空间分辨率低、影像对比度差、边缘特征模糊等问题,提出了可见光相机辅助的热红外相机几何定标方法。在近景摄影测量环境下,设计了一种兼顾可见光相机与热红外相机的新型三维几何定标场,采用“先内定向、再外定向”的方法分步实现几何定标与应用测量。在倾斜航空摄影测量环境下,将几何定标与应用测量融为一体,在三维重建中考虑相机畸变对影像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实现高精度的几何定标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幅提升热红外相机的几何定标精度与稳定性,为高精度三维重建等应用提供支撑。

    2024年03期 v.22;No.175 7-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

    李正洪;全昌文;陈华江;陈敏;吕琦;

    采用影像密集匹配点云开展变化检测能有效发现建筑物高度的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深度神经网络与空间体素的影像密集匹配点云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首先构建注意力驱动的建筑物点云提取深度神经网络,再分别利用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和植被指数剔除地面点和植被点云,最后通过空间体素比较提取建筑物点云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漏检率为0%,且虚警率比传统方法降低了48.64%,说明其具有大幅提升违章建筑发现效率的潜力,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2024年03期 v.22;No.17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基于无人机的矿区地表水平移动监测方法

    朱鹏程;

    为了更加全面地监测采动引起的矿区地表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矿区地表水平移动监测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多期监测区域的时序航拍影像;再利用Pix4Dmapper软件处理影像,获得测区时序DOM数据;然后通过特征点匹配的方法监测同名特征点在不同期DOM上的位置,进而计算特征点的位移量和移动方向;最后绘制水平移动的时序矢量位移图。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山东省济宁市南屯煤矿某工作面,无人机影像分辨率为2.73 cm/pixel时,监测精度为3.8 cm。该结果能反映水平移动趋势,为井下开采、耕地保护和地面搬迁等提供数据支持。

    2024年03期 v.22;No.175 16-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结合YC_bC_r和主成分分析的遥感阴影检测方法

    谢文韬;王书涵;雷宇斌;龙城仕;刘华光;刘正才;

    针对阴影提取过程中水体等地物会影响阴影检测精度的问题,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YC_bC_r空间阴影区域的性质,提出了一种顾及水体的结合YC_bC_r空间与主成分分析(PCA)的遥感阴影检测方法。首先需判断是否有水体,若没有,则利用PCA与经过伽马校正的YC_bC_r空间变换相结合的阴影检测指数(SII)进行阴影检测;若有,则在此基础上利用水体指数NDWI对融合影像进行水体检测以及小斑块去除后处理,去除水体提取阴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正确率高于90%,比NDUI、C1C2C3、SI阴影检测方法更准确,同时能去除水体等对阴影的影响,具有更好的普适性。

    2024年03期 v.22;No.17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Att-DConv的遥感舰船检测方法研究

    何民华;张润达;赵胜利;

    针对遥感影像的舰船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舰船检测模型。首先利用空洞卷积组与通道注意力模块构成骨干网络,然后对所有特征提取层输出的不同尺度特征图进行拼接,再以融合后特征层分别进行上、下采样的方式构建了4个检测尺度的特征增强网络,最后采用改进的NMS算法优化最终的检测框输出。利用开源数据集UCMerced_LandUse与FAIR1M混合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利用多种图像增强算法优化训练集质量,采用马赛克处理获取正样本更多的训练影像,并在未经处理的原始影像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精度均值可达0.91,检测速度可达34 f/s,对于不同复杂程度背景和尺度的舰船样本具有稳定的检测能力。

    2024年03期 v.22;No.17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中蒙俄K3/K4次国际班列对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影响

    李胭胭;史培艺;董晓峰;

    以中蒙俄铁路K3/K4次班列沿线节点城市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节点城市与区域的可达性,并计算了节点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节点城市时间可达性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与节点城市到目的地城市的出行时间成正比;节点城市的经济可达性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K3/K4班列沿线有4个较明显的经济中心区,且中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俄罗斯西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此外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弱于蒙古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系。受边境检查和转向架更换情况的影响,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和蒙俄边境的苏赫巴托尔、纳乌什基在上述计算结果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2024年03期 v.22;No.17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3S技术应用

  • 利用珞珈一号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对比分析

    陆双;杨柳;

    采取单独使用珞珈一号(Luojia1-01)夜间灯光数据、构建植被调整NTL城市指数(VANUI)、Luojia1-01和兴趣点(Luojia1-01&POI)指数3种方法提取了2018年成都市的建成区,并利用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对比了3种方法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Luojia1-01的高分辨率在建成区提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但单独使用会产生信息误提的问题;VANUI提取的建成区在内部和边界细节信息方面表现更优,但存在孔隙较多、图斑破碎的问题;Luojia1-01&POI指数提取的建成区范围效果最好、精度最高。研究结果为Luojia1-01与其他类型数据的结合提供了参考,进一步证实了POI数据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建成区的高精度与可靠性。

    2024年03期 v.22;No.17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中原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王赫;冯婉婷;董谱;刘保国;

    采用ArcGIS10.7的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SPSS软件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文物单位数量宋元明清时期最多、秦汉至隋唐时期最少;(2)不同时期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密度聚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推进,由最早的豫中地区向豫北、豫东地区聚集分布;(3)受地形地貌和政治文化影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多分布在低海拔、近河流、近路网的地区,不同时期的选址和政治制度也会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产生影响。

    2024年03期 v.22;No.17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利用LMD-SVD方法进行GNSS坐标时间序列降噪

    龚旭峥;汪香梅;王凯时;

    为降低噪声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有效提取时间序列中的有用信息,在局部均值分解(LMD)降噪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建立了LMD-SVD方法。首先通过LMD方法将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个乘积函数(PF)和余量,PF分量可反映时间序列的时频分布特性;然后通过连续均方根误差方法确定高频分量与低频分量的分界点;最后对经SVD方法降噪后的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余量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降噪结果。利用5个GNSS测站U方向坐标时间序列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LMD方法,LMD-SVD方法结果的信噪比与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34.28%与17.11%,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1.31%,降噪效果更好。

    2024年03期 v.22;No.17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自然资源视频监测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腾;孟小亮;蔡冠中;陈影;孙洁衍;姚鹏;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视频监测为自然资源监管提供了可实时响应的新执法手段。运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域自适应目标识别技术和基于DEM辅助的高精度单目定位技术,对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与线索进行快速目标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然资源视频执法监测系统技术架构,在广东开展了实地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型机械、土堆、建筑板材、在建砖房、新建板房、红砖堆等类别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80%,在1 200 m监测距离内平均定位误差小于3%。

    2024年03期 v.22;No.175 47-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运用GMS算法自动识别相似模拟材料实验裂隙场

    李平超;

    通常采用沙盘物理模型与近距离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上覆地层的断裂机制,但由于沙土物理模型裂缝图像的信噪比较低,该算法往往提取得不完整。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梯度原理、图像匹配和区域筛选技术(GMS算法)的裂隙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峰峰市九龙煤矿15235工作面的钻孔柱状图建立沙盘物理模型;再利用定焦数码相机拍摄该模型的正射影像;最后根据模型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采用图像匹配技术、区域筛选技术分割规则的大面积非裂缝纹理和微小非裂缝纹理。研究结果表明,GMS算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准确识别并自动提取相似模拟材料中上覆地层的裂隙场。

    2024年03期 v.22;No.17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以南流江为例

    姜代炜;谭太恒;陈婉莹;唐长增;

    针对河流污染问题,以南流江为例,探讨了流域生态环境信息化治理体系构建方法。阐述了流域生态环境立体监测、三维实景重建、水质时空模拟与预警、信息服务拆分与聚合等关键技术,集成多源时空信息数据,科学布设环境防污设施,提供流域时空信息、水环境预警与污染决策支持服务,为管理者开发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为调查者开发污染源实时上报系统,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该模式已推广至广西钦州江、九洲江流域。

    2024年03期 v.22;No.17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水资源的国土空间规划下城镇规模预测

    郜士彬;陈科;沈宗觊;保振永;石晨辰;

    以往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多为无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单一地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未考虑水资源利用保护;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通过研究人口自然增长和产业带动人口增长规律,建立水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城镇规模预测的辩证关系,计算2025年、2035年区域人口增长规模和水资源可承载人口上限,综合确定城镇规划人口;结合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规划用地总规模,确定城镇开发边界线,以水资源可承载上限和人口发展需求综合确定2025年、2035年城镇合理发展规模,达到“以水定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西藏工布江达县城镇发展规模预测为例,对预测方法进行了应用。

    2024年03期 v.22;No.175 59-6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海陆地理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梁文琼;王春晓;陈慧;熊小青;

    为实现海陆一体化制图,对海陆地理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海图数据向陆图数据同化和集成的方法,首先对比分析海图和陆图在数学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再研究海图预处理、海陆图比例尺匹配、海图数据整合、海陆接边、地图服务发布等融合技术;并以海南岛西岸洋浦港附近和北部湾海域为实验区,对融合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成图效果较理想,能为海南省陆海统筹发展提供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2024年03期 v.22;No.175 63-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特色村镇的多源影像最优融合分类方法探讨

    徐聪;于丽君;柳泽;朱建峰;李力;俞燕;

    特色村镇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以浙江省湖州市特色村镇——何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光谱、纹理、几何和指数多种特征变量,设计了6种特征组合方法对比分析多源数据融合方式,并选取面向对象的随机分类方法进行特色村镇地物分类。结果表明,6种特征组合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地物分类精度,多源数据融合分类精度普遍优于单一数据,高分数据的空间光谱信息与多光谱数据的指数合成影像相结合可使多源数据的分类结果优势最大化。

    2024年03期 v.22;No.175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测绘工程案例

  • 小浪底水库水体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闫戈丁;景海涛;王磊;

    以2018—2021年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平台研究小浪底水库月尺度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18—2021年小浪底水库水体面积月际变化波动较大,每年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季汛期防洪降低库容,冬季蓄水增加库容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小浪底库区存在约85.29 km2的永久性水体,占总面积的34.84%,出现水陆变化的区域集中于水库边缘区域;气温、降水是水体变化的驱动因素,水体面积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GEE云平台为基础的连续时间序列、大范围水体动态变化监测存在可行性。

    2024年03期 v.22;No.175 72-7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智能时代下专题数据的可视化

    冯逸文;秦雨;张向钰;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算力增长为专题制图带来了新的数据源,但也为数据可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专题制图可视化手段已无法满足爆炸增长的专题数据需要。通过对比传统专题数据与智能时代下专题数据的可视化,得出了数据驱动、计算决定、粒度影响3种智能时代下专题数据可视化的新特征,并据此为智能时代下专题数据可视化提出了图表形式与量化策略。以《广东省地图集》为例,验证了该方式的可行性。

    2024年03期 v.22;No.175 76-7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UAV倾斜摄影在革命旧址保护中的应用

    郭天伟;董坤烽;杨敏;杨永明;李筱懿;

    针对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的严峻性,以及在获取革命旧址测区数据中传统测绘方法工作效率低、难以全面获取数据和无法获得高精度三维立体数据等问题,基于UAV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红军长征旧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利用SIFT算法提取匹配影像特征点,再利用SfM-MVS算法构建三维立体场景,采集三维立体场景中的检查点数据。结果表明,三维立体场景满足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成图规范要求;分析线元素精度可知,三维立体场景数据测量结果可达厘米级,满足革命旧址保护中对数据精度的要求;在革命旧址保护工作中还可提供多种基础数据,为今后革命旧址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获取高精度数据的参考方法。

    2024年03期 v.22;No.175 79-8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Node.js的草畜平衡数据中间件设计

    陈宾宾;李雪松;李子扬;苑馨方;

    牧区草畜资源动态演变可视化系统利用星空地一体化多源草畜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多维信息,实现典型干扰情景约束下的草畜动态平衡模拟的预测推演。为解决草畜平衡预测预报系统、草畜资源动态演变可视化系统及其地图服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交互问题,基于Node.js设计了系统专用数据中间件,实现了预报系统用户操作监控、输入参数转发、推演结果发布、可视化系统控制和数据推送等功能。中间件前后端采用同一种开发语言,有效保证了各分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且维护成本低、系统轻量化,可为同类软件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2;No.17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运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进行停车位调查

    方喜波;李振;王昌彦;何航;

    城市停车位资源的基础空间数据一般采用人工传统测量与调查的方式获取,该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调查成果无法追溯,且人员在道路测量中存在安全隐患。鉴于此,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利用车载和地面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调查采集城市各类停车资源,借助人工和自动提取技术提取现状各类停车位和桥下空间信息,并通过数据核查对各类现状停车资源进行修正,快速获取城市各类停车资源的基础信息数据。采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调查停车位可突破传统车位调查的作业模式,大大提高调查的速度与准确度,并保障人员安全和数据的可溯源性,为城市停车位现状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2024年03期 v.22;No.17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HeNCORS的测量标志普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牛永力;吕宝奇;贾宝;张小红;郝亚茜;禹旭;

    针对测量标志普查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格式不一致、系统功能单一、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综合利用Java、C#WinForm、地理信息等技术,提出了基于北斗位置服务的测量标志普查方法。基于HeNCORS的差分定位、普查软件桌面端和移动端、信息安全传输策略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基于HeNCORS的测量标志普查管理系统(App端和PC端),实现了与全国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所需格式的无缝对接,提高了测量标志普查的效率和精度。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便捷、易于规模化推广等优点,可为全省其他地市和县(区)测量标志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2;No.17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利用Floyd算法优化设计旅游路线——以苏州市为例

    赵强;沈正平;史春云;叶青;

    旅游业是近代以来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旅游路线规划时应注重提升旅游全程的游行比,即游览过程成本与旅游全程成本之比。交通成本是旅行成本中最具优化价值的成本因素之一。Floyd算法是一种寻找给定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首先从地理学角度对Floyd算法的数据选取进行改进;再提出Floyd边权值矩阵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利用Floyd算法对苏州市旅游路线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串联苏州市各5A级景区的成本最优旅游环线为:拙政园→留园→虎丘山风景名胜区→金鸡湖景区→同里古镇→周庄古镇→太湖景区→尚湖风景区→拙政园。

    2024年03期 v.22;No.17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农林交错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刘宣;韩芳;马霜霜;王宇宸;

    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8期Landsat影像,利用空间分析、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3种方法,在4类土地覆被上分析植被覆盖度(FVC)与地表温度(LST)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19 a来,喀喇沁旗FVC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而LST空间分布与FVC相反,呈西南低东北高的趋势;(2)FVC与LST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在空间相关性与线性回归中,农田的相关性强于林地,而空间自相关中林地强于农田;(3)与农田、建筑、草地相比,林地的FVC能有效降低LST,FVC≥0.75时,对LST影响最明显。

    2024年03期 v.22;No.17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基准网稳定性检验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

    马彦凤;常梦雅;樊海青;肖红;

    现有自动化监测系统普遍未考虑基准网变形和环境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影响,自动化监测成果可靠性相对较差。鉴于此,采用平均间隙法对基准网稳定性进行检校,识别并更新基准网中的动点,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可靠性,得出设站点的位移变形对监测结果的影响远高于单个后视基准点变形影响的结论;设计固定参考基准差分改正算法,实时改正气象环境因素对监测点斜距、高差和水平角的影响,并设计实验方案模拟工程现场实际工况,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将两种算法应用于某基坑自动化监测项目中,并将算法改正后的监测数据与人工校核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其适应性和可靠性。算法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为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优化提供了参考。

    2024年03期 v.22;No.17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数据整合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模型设计

    冯善元;胡检平;方玲;刘丹里;钱宇晨;张红霞;胡斌;

    为解决受数据源异构性影响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数据整合的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模型设计。根据征供一体化土地批后监管的流程与内容,对监管信息进行分类,由此采集土地批后权限信息。根据数据类型、结构和语义,利用数据整合技术对异构数据源进行集成与整合,并结合映射转换规则设计模型的智能合约。通过求取监管数据的贡献度,构建监管模型,以实现土地监管信息的数据上链,完成土地批后监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地批后监管数据的管理效率。

    2024年03期 v.22;No.17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教育与行业管理

  • 浅谈基础测绘支撑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的应用方法

    周志诚;龚惠玲;史晓明;马会强;

    针对基础测绘在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应用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方法不统一、无法高效支撑工程实施与管理等问题,通过检索相关规范资料,并结合具体专题研究,摸清了基础测绘在项目实施与管理全过程的应用方式,分析了多种测绘技术与成果在项目应用中的优劣;统筹新型基础测绘、卫星应用中心、铁塔摄像头、无人机航摄等多种数据源,通过遥感解译、遥感反演、变化发现、BIM三维设计等技术,构建了不同规格影像、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多源遥感影像在工程各阶段的高效应用方式,并结合应用需求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与应用展望,可为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工程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2;No.175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开源软件的地理计算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杨叶涛;

    地理计算是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操作,开源地理软件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地理数据集,并能通过编程语言集成到工作流中解决复杂研究问题。利用开源地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帮助研究生提升科研技能。以笔者开设的《GIS编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采用开源GIS结合计算机编程处理地理数据为基础,对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开展研究生GIS编程课程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为相关课程设置提供建议。

    2024年03期 v.22;No.175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以科研成果促进测绘实践教学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韦建超;韩用顺;张东水;肖巍峰;李乐林;张金平;

    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给测绘学科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探讨了科研成果反哺测绘实践教学的相关举措,并以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例,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进展引入实践教学,通过建立教学案例库、设计模拟实验装置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构建虚实结合科教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方式,更新测绘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测绘人才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2;No.17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新时期基础测绘规划省市县联动协同编研刍议

    杨娜娜;瞿申润;淳锦;李红瑛;金诗程;

    基础测绘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立足于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新《测绘法》赋予的法定职责,分析了新形势下基础测绘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省市县一体化协同编研的主要遵循和具体思路,据此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任务举措,相关观点已在广东省、惠州市及其各县区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得到了应用。

    2024年03期 v.22;No.175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